跳转到主要内容

注安法规考点4: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考点4: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2020 年 4 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 2 个专题实施方案、 9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主要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民航铁路等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 9 个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 2020 年 4 月 1日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至 2022 年 12 月结束。

4.【模拟题·单选题】2020 年 4 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 2 个专题实施方案、9 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主要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 9 个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下列行业领域中,属于专项整治的有(    )。

A.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金属冶炼

B.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旅游景区

C.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城市建设、渔业生产

D.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

 

答案:D

注安法规考点3: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考点3: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强化安全监管能力】

健全执法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执法体系。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原则上不设执法队伍,由内设机构承担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责任,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一般实行“局队合一”体制。

严格把关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人员进入关,进一步明确资格标准,严格考试考核,突出专业素质,择优录用;可通过公务员聘任制方式选聘专业人才,到 2022 年年底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人员的 75% ,完善监管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入职培训不少于 3 个月,每年参加为期不少于 2 周的复训。

实行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市、区、旗)监管执法人员到国有大型化工企业进行岗位实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在对涉及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全覆盖监管基础上,实施分级分类动态严格监管,运用"两随机一公开"进行重点抽查、突击检查。

3.【模拟题·单选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出强化安全监管能力。根据该意见,关于健全执法体系和提升监管效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注安法规考点1: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考点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同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一责任人】中央企业要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委会主任。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指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总裁、院长、局长、主任)。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企业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强化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注安法规考点2: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

考点2: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

《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切实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2.《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切实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其中“七进”是指(    )。

A.进机关、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商场、进医院

B.机场、进车站、进码头、进商场、进餐厅、进网吧、进酒店

C.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

D.进电视、进广播、进报纸、进互联网、进户外传媒、进短视频、进广告

 

答案:C

注安技术考点7:机械制造生产场所安全技术

考点7:机械制造生产场所安全技术

(1)主要生产区、仓库区、动力区的道路,应环形布置。道路上部管架和栈桥等,在干道上的净高不得小于5m。

(2)车间通道一般分为纵向主要通道、横向主要通道和机床之间的次要通道。车间横向主要通道宽度 不应小于2000mm;机床之间的次要通道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000mm。

(3)主要人流与货流通道的出入口分开设置,出入口的数量不少于2个。厂房大门净宽度应比最大运输件宽度大600mm,净高度大300mm。

(4)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2.5倍,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高处作业区堆放生产物料和工具,应严格控制数量。

(5)当直接存放在地面上时,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4m,且高与底边长之比不应大于3。

注安技术考点6:安全信息的使用

考点 6:安全信息的使用

使用信息的类别有:标志、符号(象形图)、安全色、文字警告等;信号和警告装置;随机文件,例如,操作手册、说明书等。

1.信息的使用原则

1)依次采用安全色、安全标志、警告信号,直到警报器。

2)标志、符号和文字信息应容易理解和明确无误,文字信息应采用使用机器的同家语言。

3)在使用上,图形符号和安全标志应优先于文字信息。

4)安全色的使用不能取代防范事故的其他安全措施。

5)多个安全标志在一起设置。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排列。机械设备易发生危险的相应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

6)标志检查与维修。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

​速记:色标新奇

7)优先级要求。

任何险情信号应优先于其他所有视听信号;

紧急信号应优先于所有警告信号,

紧急撤离信号应优先于其他所有险情信号。

2.安全标志和安全色 

注安技术考点3:实现机械安全的途径与对策措施

考点 3:实现机械安全的途径与对策措施

决定机械产品安全性的关键是设计阶段采用安全措施,还要通过使用阶段采用安全措施来最大限度减小风险。

1

消除或减小相关的风险,应按下列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即“三步法”。(2022 年教材变化) 

注安技术考点2:机械危险部位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考点2:机械危险部位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一)转动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

(1)转动轴(无凸起部分):一般是通过在光轴的暴露部分安装一个松散的、与轴具有 12mm 净距的护套来对其进行防护。

(2)转动轴(有凸起部分):具有凸起物的旋转轴应利用固定式防护罩进行全面封闭。

(3)对旋式轧辊:即使相邻轧辊的间距很大,但是操作人员的手、臂以及身体都有可能被卷入。一般采用钳型防护罩进行防护。

(4)牵引辊:当操作人员向牵引辐送入材料时,人们需要靠近这些转辊,其风险较大。可以安装一个钳型条,通过减少间隙来提供保护,通过钳型条上的开口,便于材料的输送。

(5)辊式输送机(辊轴交替驱动):应该在驱动轴的下游安装防护罩。如果所有的辊轴都被驱动,将不存在卷入的危险,故无须安装防护装置。

(6)啮合齿轮:暴露的齿轮应使用固定式防护罩进行全面的保护。

①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

②防护装置材料可用钢板或铸造箱体,必须坚固牢靠,保证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振动。

③应便于开启,便于机器的维护保养,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

注安技术考点5:安全防护措施

​考点 5: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护装置、保护装置及其他补充安全保护措施。

1.防护装置:用于提供防护的物理屏障将人与危险隔离。

壳、罩、屏、门、盖、栅栏等结构和封闭式装置,用于提供保护的物理屏障,将人与危险隔离,为机器的组成部分

2.保护装置:通过自身的结构功能限制机器的某种危险。

联锁装置、双手操作式装置、能动装置、限制装置等。

3.补充保护:风险迭代以外的安全措施,如,急停按钮。

4.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要求:

(1)满足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要求。

(2)构成元件及安装的抗破坏性。

(3)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4)不应出现漏保护区。

(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6)不影响机器的预定使用(不因安全装置增加操作难度)。

(7)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8)满足某些特殊工艺要求。

5.防护装置的类型 

注安技术考点4:本质安全设计措施

考点4:本质安全设计措施

(1)合理的结构型式:避免形状伤害(锐利尖角及凹陷)、相对位置设计避免挤压(增大或减小间距)、 足够稳定性;

(2)限制机械应力以保证足够的抗破坏能力:设计符合相关规范、抗破坏能力、连接紧固、防超载(传动装置设置薄弱环节,如易熔塞、限压阀)、良好平衡(旋转抗倒,水平抗倾覆);

(3)本质安全的工艺过程和动力源:爆炸环境采取“全气动”或“全液压”装置、采用安全电源、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泄压、真空度降低产生的危险)、消除振动源和粉尘源;

(4)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系统安全设计、软硬件安全设计、非正常作业冗余安全设计、复杂的特定 要求(动力中断后自保系统或重新启动的原则、自动监控、报警措施)、系统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 则;

(5)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环境适应性、避免材料毒性(密闭、排放、隔离、净 化等措施)、防止火灾爆炸风险(使用阻燃液体);

(6)机械的可靠性设计:

(7)遵循人机工程学原则:尺寸、颜色符合人体需求;

(6)机械的可靠性设计:

1)使用可靠性已知的安全相关组件。